折伏:让人们能够显露自己的真正潜能

""
(© Imagezoo/Getty Images)

佛法的目的和宗旨是为众生带来幸福。在每个人生命中都富有尚未开发的可能性,蕴藏着深邃的智慧、勇气、力量和创造力。基于个别的性格、文化、个性和情感的特色,我们以种种不同的方式来表现这些潜能,从而创造出每一个人独特的美和奇迹。佛法的宗旨是让人们认识和展露自己生命中的无限潜能。面对苦难和考验时也许会感到无能为力,佛法就是要摒除这种无力感,让我们能够开发内在的潜能,转换任何苦痛的根源,找到人生的充实感和目的。

在广泛流传的佛典之中,只有《法华经》最明确阐释这深邃的潜能,并清楚明言它平等地存在于所有人的生命里。它强调佛法让一切众生能够立时就地与之连系起来。《法华经》亦以其“一乘”教义著称,此乃包含一切的教法,道出最终的佛法真理──所有人皆能成佛和拥有获得幸福的权利。

佛经里提到向人们解释这真理的两个基本方法:第一个方法是“摄受”,与别人分享这生命观,却不直接质疑驳斥别人的原来信仰;第二个方法是“折伏”,更加断然主张佛法的真理,并质疑驳斥那些令人变得无力的观念。

“折伏是希望他人幸福的修行,是慈悲和确信他人佛性的具体实践。”

折伏是希望他人幸福的修行,是慈悲和确信他人佛性的具体实践。跟别人深入谈论佛法是需要勇气的行动,也是对别人表示最高敬意的行为。单单为自己而修行,似乎是较为容易的做法,但这并非真正的成佛之道。

在佛法始祖释迦牟尼(释尊)入灭约1500年后的十三世纪,当时佛教已在日本扎根,可是分裂成无数宗派,各流派皆自称代表释尊的佛法,其中更有些僧侣与压迫民众、腐败的政治当权者勾结。

创价学会会员所信奉的佛法的创始人日莲(1222-1282)就是生于这个时世。经过长年博览群经,钻研各宗各派的教义,日莲开始强烈指责那些他认为跟《法华经》肯定人生的教义背道而驰的他宗教条。由于那些鼓吹消极思想、助长人的无力感的误导世人的教义,正是造成苦难和社会纷争的元凶,日莲尽管遭到权势的严酷压迫仍然继续贯彻其行动。

日莲言词慷慨激昂的形象,有时候会让人忽略了其折伏是以开诚对话为根本这个事实。他一直以来总是致力对话,声言“除非智者能破我义,终不为用也”。可是敌对他的人不敢跟他进行辩论,只会暗中串联图谋对他加以迫害。

《法华经》以不轻菩萨这个人物作为折伏的模范。不轻菩萨无论碰上任何人也谦恭地欠身敬礼,告诉对方因为他们具备佛性,所以自己对他们深怀敬意,可是此举起初却受尽嘲笑和攻击。不轻菩萨直视别人的佛性,指出他们对自己本身的看法狭隘。

自己能够做到什么?对人生能有什么期待?我们往往对此妄下定论,自己局限自己的想法。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是靠这些界限来对自身下定义。对自我和世界的狭隘想法,很容易把我们困在牢笼里。对自我断定的界限受到质疑时,可能会使我们感到不安,甚至会觉得受到威胁。佛法不断挑战我们对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折伏精神绝非是爱好争论,想要证明自己和本身的想法胜于别人的肤浅思想。那是一份持久的慈悲精神,是为了让别人觉悟他们生命中具备未显现的伟大潜能。

來源: 2011年4月号《SGI季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