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

(© Meg Takamura/Getty Images)

《法華經》被普遍譽為最重要、最具影響力的佛典之一。釋迦牟尼(釋尊)在《法華經》中闡明了其悟得的真理。經中主要在說,佛界具備無限慈悲、智慧及無畏的精神,那是不管性別、種族、社會地位、知識分子與否,人人皆有的至高生命境界。

《法華經》鼓勵人積極入世,正面迎向生活中所有挑戰。佛界不是個遠離塵世,不問世事的狀態,而是個蘊含源源不絕的正面能量,能把痛苦煩惱轉變為幸福的境界。追根究底,《法華經》的教義鼓勵人們要自強不息。經文表明,意志堅強者,擁有能徹底變革自己和環境的力量。那是對人生命中無限潛能和尊嚴的至極宣言。

現實中的至理

請觀看英文版影片「《法華經》的流布之路——傳達共生與和平」(暫譯),了解更多《法華經》的歷史與現代的關聯性

在經文的開頭,釋尊對弟子說法,闡明其悟得的妙法為「難解之法,唯佛與佛,乃能究盡」(意即難以解明之法,唯有佛方能理解)。妙法是生命的至理,那是全宇宙運行的法則,亦是宇宙中森羅萬象的本質。妙法即便難以解明,卻完全表達在《法華經》中。根據釋尊所說,所有門人弟子,唯有在皈依這部經典,弘揚其教義的情況下,才能覺悟生命中的妙法,成就佛界。

該經典原本以梵文書寫,名為Saddharma-pundarika-sutra。中文有多個譯本,其中以鳩摩羅什(344-413)翻譯的《妙法蓮花經》(即《法華經》)被推崇為最傑出的譯本,亦促使了《法華經》於中國和日本的流布。

至高無上之道

6世紀,中國的智顗(天台大師)通過他精深的鑽研,奠定了《法華經》在釋尊諸多法藏中佔有至高無上的地位。他辨明《法華經》前半部與後半部的重要區別,從中樹立了一種革新的佛法論點。在此,釋尊否定之前說自己出生於印度,經出家後最終成佛的說法,而說出自己原本在久遠的過去已經成佛。這意味著,佛界存在於每個人現在與未來永遠的生命中。

釋尊涅槃後約1千5百年,誕生於日本的佛教僧侶日蓮(1222-1282),為了讓眾生無一例外都受惠於《法華經》的教義,進一步把這根本的法則詮釋為「南無妙法蓮華經(Nam-myoho-renge-kyo)」,並解說那是一切生命、一切現象的實體。日蓮為眾生開啟了成佛的大道。此舉不但體現了《法華經》的本意,也呈現了佛教慈悲為懷的根本精神。這份精神就表露在創價學會會員每日唱念的《法華經》<如來壽量品第十六>中:

「每自作是念
以何令眾生
得入無上道
速成就佛身」

[2020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