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我們的未來:訪談杰弗里•薩克斯
經濟學家杰弗里•薩克斯現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可持續發展中心主任,且擁有該大學最高學術職銜校級教授。他是聯合國三任秘書長的特別顧問,目前是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倡導者之一。2021年11月,薩克斯教授在創價學會日報《聖教新聞》的專訪中談論人類該如何在此歷史的關鍵時刻走向正確的道路,以及為發揮數字新時代的價值,全球合作的必要性。
當下的急迫性
您身為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倡導者,對於當下情況的急迫性一向直言不諱。
我們正處於時代的關鍵時刻。人類設定了重大的目標,像是可持續發展目標、《巴黎協定》、保護生物多樣性等,但是卻沒有採取具體的措施來實現這些目標。全世界並沒有齊心努力。美國與中國之間的緊張情勢反倒對全球性合作帶來負面的影響。由於缺乏全球合作,我們的世界可能會跨過不應跨過的臨界點,導致主要生態系統的崩潰,海平面在本世紀及下個世紀上升好幾米,饑饉與貧困範圍的擴大。但是在另一方面,如果採取一致的行動,我們只需年產量的幾個百分比這樣的低成本,就能解決上述這些議題,進而創造一個安全、健康、可持續且公平的地球。
在您看來,2019年冠狀病毒病大流行是否阻礙了國際社會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而付出的努力?
早在疫情爆發之前,可持續發展目標就已經偏離軌道了。富裕國家,尤其是近幾年的美國,並沒有專注於對較為貧困的國家伸出援手。即便現況已獲得些許改善,但這類的忽視仍然持續著。二十國集團(G20)須立即提供更多的財政支援給較貧窮的國家,因為截至今日,無論是在使孩童持續上學、確立健保制度、電氣化以及提供網絡,或是達到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其他關鍵目標等方面,貧窮國家都缺乏財政資源。他們甚至因為氣候鉅變而遭到嚴重的衝擊,而這主要是富裕國家排放溫室氣體所造成的後果。
數字富人與數字窮人
在您的著作《全球化簡史:地理‧技術‧制度》中,您將人類的歷史劃分為七個全球化階段,並詳論當今數字時代的意涵。您建議我們應該如何緩減數字時代帶來的危機?
當今的數字時代意味著我們擁有前所未有的容量,可以用於儲存、傳送以及處理數據,我們也掌握了運用電腦、各式裝備、機器人及其他機器來執行任務的能力。數字時代的技術正在以驚人的速度不斷進化,例如在人工智能以及機器學習這些領域。這些都可以是非常好的消息,因為我們可以藉此開啟共同繁榮的嶄新紀元,擁有更多休閒時間,改善教育服務、健保制度和公共管理等等。
這個刻不容緩的新全球共同倫理,其最重要的基礎即為人類的相互依存性及全球的共同命運。
然而,數字時代同樣潛藏許多危機。它可能導致大規模失業,尤其對技術門檻較低的從業人員造成衝擊。也可能造成數字富人與數字窮人之間在社會上與經濟上的巨大鴻溝,同樣可能導致新的戰爭模式、個人隱私的喪失、新型的心理成癮症狀以及精神上的健康問題。此處列舉的危機不只是可能會發生的隱憂,在世界的某些地方已經是實際存在的現況。
為了能夠在數字新時代中創造最大的利益,我們必須審慎評估,而且各國必須合作。我們必須通過訂定新的裁軍與全球安全的條約,以避免數字科技淪於軍事用途。我們也要制定豐厚的社會政策來確保數字普及化,使得所有人都可以享有,對於因為機器人技術或人工智能而失業的人,也必須制定出有效的策略,提供再培訓課程及社會福利。這些都是十分艱鉅、而且尚未達成的挑戰。
為全人類創造安全且可持續的環境
您曾經撰文寫道,為了建構和平並創造一個安全且可持續的環境,人們需要一個共同的倫理框架。可否請您就此多談一點?
有三個理念貫穿世界各地的宗教以及古代文明智慧。「黃金法則」主張,我們應該推己及人。孔子、耶穌以及猶太教中的智者都宣導這個理念。其次,世界並不只屬於富人,而是全體人類所共有的。必須要使窮人能夠得到維持基本體面生活的物資,以及所有人都有的尊嚴。第三個理念則主張人類不是創造萬物的主人,而是地球的管理人。我們是整體生物圈的一分子,因此必須愛護地球,這不僅是基於道德的、美感的或是經濟上的考量,更是基於人類的存亡。人們不夠理解這個道理,因為很多人並未受過生態學以及地球系統方面的教育。
以上列舉的三點共識應該成為人類行動與全球合作的共同倫理框架。《世界人權宣言》(1948年),有時也被稱為聯合國的道德憲章,有力地體現了「黃金法則」與對優先考量窮人的精神。如今為了順應二十一世紀,應該加入為人類全體以及未來世代打造一個安全且可持續環境這個元素。各級政府、企業和民間社會都應該認清各自的義務,以確保這些普世的權利。
1993年,池田大作會長受邀至哈佛大學發表演說。他在演講中提議,大乘佛教可以做為「萬物共生」的哲學基礎。其中的核心原則,就是眾生平等以及一切生命的尊嚴。
為促進世界的和平、合作以及相互理解,創價學會的行動是一股莫大的道德力量。我們需要一個適用於二十一世紀的全球倫理──必須尊重每一個人的尊嚴,必須包括可持續發展,富裕與有權的一方必須對貧困與弱勢的一方負起責任。這個刻不容緩的新全球共同倫理,其最重要的基礎即為人類的相互依存性及全球的共同命運。我相信,世界上的各大主要宗教有辦法、也應該為促進全球的相互理解做出貢獻,所有宗教也定能建立共識,來保護人類共同的利益以及共有的家園。
1962年發生的古巴導彈危機幾乎造成全球性的核毀滅,在那之後的1963年,美國肯尼迪總統為建構和平付出了非凡的努力(我在拙作《推動世界:肯尼迪對和平的追求》中曾詳述)。由於這場導彈危機,他體認到在地球上的生命是如此脆弱,同時也看到共同價值觀與看法之必要性以及可能性。在1963年6月10日的一場著名演說中,肯尼迪總統提出有關全球合作的看法,我認為與現今有高度的相關性:
因此,我們不應該對我們的分歧視而不見,而是應將注意力轉移到共同的利益和解決這些分歧的方法上。即使現在不能消除這些分歧,但至少可以維護世界的多樣性。因為,歸根結柢,我們最基本的共同聯繫是,我們都居住在這個小小的星球上。我們都呼吸著同樣的空氣,也都珍惜孩子的未來,而且我們最終都將離開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