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是指引人類的明燈:訪談洛克什•錢德拉

2018年,洛克什•錢德拉博士與創價學會會長原田稔在日本東京會面 (© 聖教新聞)

洛克什•錢德拉是著名的西藏、蒙古、中國及日本佛教學者。他曾任印度議會議員,也是印度文化關係委員會前任副主席以及印度歷史研究委員會前任主席,目前擔任印度文化國際學院理事長。

錢德拉博士在創價學會日報《聖教新聞》的訪談中,談論《法華經》的重要性以及創價學會在弘揚其核心精神所做的努力。

在歷經了一段漫長的時間後,佛教從印度沿著絲綢之路(簡稱絲路)傳到日本,這整個過程被稱為佛教東漸。日蓮預言了佛法西還,深信自己的佛教教義將從日本傳回印度,然後流傳到全世界。可否請您談談這個過程的重要性?

一幅描繪馬匹、駱駝以及旅人組成的隊伍走在絲路上的圖畫。
絲路商隊 照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Public Domain

印度與中國之間的長期文化交流始於公元前三世紀,由馬匹商隊揭開序幕,最終僧侶和經書也隨之而來了。在這之前,中國的婦女是不被允許學寫字的,但是隨著佛法傳入,尼姑開始抄寫經書。印度與東亞之間的文化交流可說是打破僧侶與尼姑、男性與女性以及貴族與平民之間不平等關係的動力。任何人都可以前往佛教僧院或是尼姑庵學習,內容則涵蓋寫字到高深的哲學概念。學習原本是特定階層貴族才有的特權,如此一來,平民子弟也能在佛教僧院修習秘傳的經文。佛教淡化了社會階級的差異。

《法華經》也在東亞融入人們的生活。佛法在日本的流傳,《法華經》有著極大的影響。聖德太子對《法華經》的註釋為日本最老的文獻(聖德太子生於西元574–622年,被公認為佛教能在日本流傳的重要原因)。

在過去1400年間,日本持續尋求與印度的聯繫,熱切希望向佛陀的國度求道,以深化對佛法的造詣。

西元七世紀的中國佛教僧侶與佛典翻譯家玄奘以「印度」兩字來作為「indu」的漢文翻譯,indu原意為月亮。日本是日之國,印度則是月之國,因此日蓮大聖人在腦海中出現《法華經》從日之國傳揚回月之國的畫面是很自然的。《法華經》從日本傳回印度是兩國共享歷史的一部分。

請問您對創價學會主張的佛教人本主義哲學及其在《法華經》精神脈絡中的定位有什麼看法?

描繪著佛陀的佛塔壁畫,位在絲路綠洲古城米蘭 照片來源:Nomu420/CC-BY-SA

這應該從佛教的根本來談。佛教並非以神為中心,而是以人為中心,認為人是神聖的。自一開始佛教關心的就是人的生活。不論流傳到哪裡,佛教的頭號任務即是讓社會上最弱勢的人能像僧侶般受到人們的尊敬。年輕人透過學習書寫、繪製佛像以及冥想,得以提升生活品質。女性在佛教中也一直擁有獨特的角色。教義中常常提到社會中的四眾:比丘、比丘尼、在家男子與在家女子。佛教是唯一如此尊重女性的宗教。

不論在社會層面、知性層面或是精神層面,《法華經》所闡述的人本主義皆深深扎根於東亞,如今正快速地成為世界的遺產,不受任何差異的限制。創價學會令《法華經》的馨香及奧義遠播全球。

我們必須明確理解何謂人本主義的價值,其不僅僅包含人,也包含大自然,同時也涵蓋宇宙的森羅萬象。這也呼應了人的三個層次:基本需求,活動的環境,以及參悟宇宙的最高境界。創價學會推廣了「價值」此概念,價值不像教條那樣死板僵化,不會演變成暴力。蘇聯因為建立在社會主義的教條及其對理論制定的頑固堅持上,因此最終解體了。

世尊曾說,他敞開掌心,而非握緊拳頭。池田大作會長同樣賦予價值一個開放的定義。「創價」這個詞的意思為創造價值,開放的價值在今天的世界特別重要,因為我們需要重新定義「生命」,為國家間、人與人之間和宗教間締造嶄新的關係。

聽聞令尊拉古‧維拉(Raghu Vira)教授認為,甘地曾受到日蓮的影響。

印度毗舍離縣的阿育王石柱 照片來源:Bpilgrim/CC-BY-SA

聖雄甘地的訪客絡繹不絕,大部分的人總是和他談論政治。第一批來談論文化的客人是信仰《法華經》的日本僧侶。這群日本僧侶來到他的靜修院,待下來並和他討論文化,這對甘地這位地位崇高的領導人而言,是個新鮮的經驗。這群僧侶每天敲三次鑼,甘地問我父親,他們為何要敲鑼,家父解釋,阿育王(西元前268–232 年,孔雀王朝第三代國王,將佛法弘揚至全亞洲)在他的法敕碑文上記載:「戰鼓(bheri-ghosha)已化為法鼓(dharma-ghosha)」,這群日本僧侶敲的正是法鼓。這讓甘地更感興趣,日本人居然保留了可以回溯至阿育王的傳統。在印度爭取自由的艱辛過程中,大家經常提到致力於和平的阿育王,這位國王在我們的歷史長流中綻放閃亮耀眼的光芒,印度的國徽就是阿育王石柱。

聖雄甘地 照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Public Domain

甘地非常讚賞,便將「南無妙法蓮華經」(Nam-myoho-renge-kyo)加入靜修院的讚歌冊中。從那時起,一直到今天,在靜修院的住民每天都會唱念南無妙法蓮華經。《法華經》於1935年進入印度人的生活。過去數十年間,創價學會付出莫大努力,成功地將《法華經》及其價值帶入印度,也一直卓有成效。

您認為《法華經》將來會在世界上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又會帶來怎樣的貢獻?

西方價值正在式微,西方社會也在尋求新的價值規範體系。新的體系會涵蓋哪些價值,至今仍不清楚,馬克思思想並未隨著蘇聯解體而消失,他對於經濟的影響已經成為人類生活的主要推動力之一。金錢及現代的人工智能主宰著人類生活。西方社會正在重新思考一個富創造力且超越物質的生活方式,而《法華經》在此扮演重要的角色。池田會長與許多重要的西方有識之士進行過對談,創價學會應該延續這個與西方有識之士對話的傳統。人類的未來主要仍會受到西方社會的影響,所以讓西方人了解《法華經》的價值至關重要。

觀展者圍繞著陳列品。
東洋哲學研究所2010年在印度加爾各答舉辦的《法華經》展 (© 聖教新聞)

佛教是唯一不是教條性的宗教,教導我們沒有任何事是絕對的。「絕對」會帶來暴力,最終甚至演變成恐怖主義。佛陀說,他保持開放,若有任何人前來希望受戒,他會說:「歡迎來了解看看!」如果對方感到信服,那就是完成受戒了。佛法讓我們擁有菩提的智慧(也就是悟道的智慧)。智慧慈悲是人生的兩大核心,而《法華經》能帶來智慧與慈悲,構成軟實力的堅實基礎。創價學會應帶頭舉辦研討會探討智慧與慈悲,以在恣意追逐權力與金錢、卻往往導致無止境暴力的瘋狂競賽中注入一股清流。

我們必須具備慈悲與智慧。價值的觀念必須在西方受到重視。人類精神必須停止萎縮,生命價值的抬頭與復興必須開始。於此,創價學會在這世上肩負著重責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