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如是

在許多佛法教義中,佛代表著一個能力和智慧遠遠超越凡夫的存在。《法華經》卻完全推翻了這種概念,闡明凡夫與生俱來具有與佛一樣的性質,而且同樣有能力顯現這生命中最奧妙、美好的性質。

(© ALBERTO GHIZZI PANIZZA/SCIENCE PHOTO LIBRARY/Getty Images)

《法華經》第二章節闡述的「十如是」是這個法理的其中一個理論支柱。十如是是所有生命狀態共通存在的十種層面,是六世紀中國的佛學大師智顗(天台大師)所明示的「一念三千」法理的一部分。這是日蓮佛法思想的基礎,說明眾生皆具備成的潛能,而《法華經》指出這一點是眾人難以置信的。

《法華經》中,就十如是如此說明:「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所謂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等。」

眾生皆擁有的本質

最初的三如是描述生命的基本結構。「」是顯現於外的姿態相貌。「」是存於內在的性情和性質。「」是具有「相」和「性」的本體。如果「相」是硬幣的一面,而「性」是另一面,那「體」就是硬幣。這三個是不可分割的存在。

接下來的六如是闡述因果法則如何在生活中運作。「」是產生或創造結果的潛在能力,「」是指這種潛能展現時的行為或影響。「」是潛在於生命當中、導致產生變化的直接原因。「」指的是觸發「」,進而在生命深處產生「」的內外條件。「」是結果的具體顯現。舉例來說,當一個容易感到沮喪(因)的人遭受挫折(緣),這可能導致他累積壓力(果),進而陷入憂鬱的狀態(報)。這消沉的情緒會影響身邊的人(作),而這種影響力就是「力」的作用。

最後的「本末究竟等」指出其他的九如是環環相扣,並且於任何時候都保持一貫性,呈現出相同的狀態。在上述的例子中,「報」是憂鬱的狀態,與使人陷入地獄般的憂鬱的「因」和「緣」等是一致的,這能夠從人的外貌和低迷的精神看出來。其他的狀態,例如喜悅、憤怒或慈悲心也有這樣的一貫性。

十界

日蓮佛法將所有這些狀態歸類為十種生命境界,或稱為「十界 」,從地獄界至佛界,芸芸眾生的生命中都有十界。生命的各種狀態皆可用十界形容。個個生命和一切現象在每一刻都展現其中一界,沒有一種生命境界在十界以外。身處地獄界的人感到人生充滿煩惱與痛苦,而身處佛界的人充滿智慧和慈悲心,感到人生有無限的可能性。生命會展現各種各樣的可能性(十界),這與日蓮所說的「妙法」或「妙法蓮華經」同義。

凡夫與生俱來具有與佛一樣的特質

十如是解釋了因果法則如何一貫地在人們的生活中發揮作用,以產生這些不同的生命境界。日蓮佛法明確闡述顯現佛界的因果之法。換句話說,任何按日蓮的教義修行的人,不論能力和環境如何,將會得到佛界的果。

修行的根本是要確信我們的生命本身就是妙法,與生俱來就有無限的可能性。

如日蓮寫道:「崇奉我己心之妙法蓮華經為本尊,我己心中之佛性受南無妙法蓮華經呼喚顯出之當體,稱之為佛。」

唱誦「南無妙法蓮華經(Nam-myoho-renge-kyo)」是肯定自身佛界的行為。與此同時,「南無妙法蓮華經」的教義是讓我們的生命顯現佛界的緣(根據十如是)。

日蓮鼓勵他的信徒堅決致力於佛法修行,在嚴酷的現實中取勝。他畢生為了民眾的幸福不斷努力,進行熾烈的奮戰。持續為自己和他人的幸福而修行,我們可以更充分地發揮自身佛界的特質,享受無畏、自由的廣闊生命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