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幸福的指針 
第十章 生也歡喜,死也歡喜(10-12)

10-12 為了轉化生死苦惱

  本節談及為了超越生死苦惱,開啟永遠幸福的境界,在今世做好佛道修行、累積「心之財」的重要。

  佛教裡有這樣的故事。
  某日,七位婆羅門長老不遠千里來到釋尊修行處。他們同住一房,雖然是為了尋求佛道特地來訪釋尊,卻成天聚在房裡閒聊、笑鬧度日。
  於是,釋尊來探望他們,說:
  「一般眾生都認為有五種事情可以讓自己心安。一是年輕,二是容貌端正,三是強健有力,四是坐擁財富,五是地位崇高。但是,這些又怎會是心安的依靠呢?你們七個人成天談論俗事,嬉笑度日,又是倚仗什麼心安呢?」
  釋尊又教導他們,人生無常且如白駒過隙,人生有生老病死的「四苦」。這七個人聽完才知道自己該做何事,於是徹底悔改,努力修行。(《法句譬喻經》)
  「你們倚仗什麼而活?」──這是釋尊的提問。人生以什麼為食糧而活?
  日蓮大聖人教示,人生有「倉之財」、「身之財」、「心之財」三種「人生財寶」(御書文白並列本Ⅲ105頁)。
  這個故事中的「五種事情」,可以說相當於「倉之財」、「身之財」。
  無庸贅言,財產就是「倉之財」。年輕、容貌、健康、能力等力量,地位、身分、名聲就是「身之財」。這些都是人生與生活上有價值的事,追求這些事物在某個角度來說是合情合理。但問題在於那些到底是不是人生真實的「寶藏」、永遠的「食糧」。
  不用舉出具體的例子也可以想像,有人因為擁有財富而成為宵小覬覦的目標,惹來殺身之禍;有許多女性因為貌美受人嫉妒,或遭到陷害。
  我們經常看到因為有名聲權力,恃寵而驕而誤入歧途的人,或居高位而被權力魔性迷惑的人等。其中沒有一種「財富」是永遠持續的。
  因此,「倉之財」、「身之財」絕稱不上是能帶給人們真實幸福的「人生食糧」。至少,光擁有這些,人是無法度過真正滿足的人生。
  人應以什麼基準來過活?大聖人直截了當地告訴我們:「心之財第一也!」(御書文白並列本Ⅲ105頁)。
  這「心之財」就是「信心」。「信心」正是人生永遠的「寶藏」,「食糧」。「信心」蘊含無量的功德、無邊的福運,秘藏著能改變國土的宇宙廣大力量,是無盡歡喜、智慧與慈悲的泉源,甚至能將「倉之財」、「身之財」都化為永遠的幸福。
  各位已擁有這最美好的「人生食糧」。再來就是要如何引出這項無窮的力量。
  人生如白駒過隙。猶豫不決、成天發牢騷、抨擊他人,或敗給自己的惰性,青春稍縱即逝。每天都很珍貴。
  希望各位在現實生活堅強地生存到底,同時秉持仰望「大宇宙」,展望「永遠」的遼闊境界,度過一日如千年、千劫般充實的青春與人生。

  摘自沖繩青年部代表研修會的指導(1988年2月19日,沖繩)

《創造幸福與和平的智慧》一書彙集池田會長著作中的核心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