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团结人心之力
人类最基本的愿望就是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可是,人类社会却充斥着各种强烈地与这基本愿望抗衡的力量,譬如暴力、恣意破坏环境,以及由于剥削而造成人与人之间深刻的不平等。
佛法教导说这是人类生命的一种内在力量驱使我们创造出一个如此令人讨厌的现实。佛法指出,潜藏于人类生命中最邪恶、最强大的欲望之一,就是要控制他人、要他人按照自己的想法行动的欲望。当这种欲望出现时,人会变得自以为是,且具最大的破坏性,仅将他人视为满足一己私欲的手段。
佛法中以第六天魔王来象征这种剥削、独裁的欲望。第六天魔王的踪影充斥着我们世界的各个领域。出生于十三世纪日本的僧侣日莲意识到这种欲望的猖獗,他将这个世界视为魔王的领域,指称所有人都受到这魔王的支配。创价学会信奉的就是日莲所创立的佛法。
简单而言,佛法的慈悲就是为他人解决烦恼和赋予喜悦的愿望(拔苦与乐)。
如果人性是构成这些最严重的全球问题的因素,那么人性亦是其根本的解决方法。能够抗拒这种人性中破坏因素和所引起的烦恼的力量,就是慈悲。慈悲以和所有生命和谐共处为目的,祈愿众生的共同幸福和成长,亦是佛法思想的根本核心。
梵文的佛典中,以maitri和anukampa二字表达慈悲的概念。Maitri指与他人一起的群体性,而anukampa指遇到烦恼并驱使我们行动时产生的深切共鸣。简单而言,佛法的慈悲就是为他人解决烦恼和赋予喜悦的愿望(拔苦与乐)。
慈悲经常被认为是类似怜悯的概念,但怜悯却带着一种优越感,而慈悲则发自尊重生命平等和互相联系的立场。慈悲尊重我们自身与他人的生命尊严,以及渴望看见尊严胜利。池田大作写道:“佛法所说的真慈悲,并非伤感或安易的同情。如此,不会产生人生胜利的价值,不能达到根本的‘同一苦’,不是拔苦与乐。”
真正的慈悲是使他人自强,帮助他人涌现潜藏于生命中的能力和勇气,跨越困难,所以有时候可能会显得严格或招人误解。譬如,帮助他人解决了困难看来是富于慈悲的行为,但结果却令他变得软弱或对他人产生依赖,不会在生活上构筑到真正的幸福。慈悲的本质是让人自立自强。
按照他人的状况给予正确的鼓励需要智慧。慈悲和智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除此之外,即使是细微的友善举动亦需要很大的勇气。
日莲确立了唱念“南无妙法莲华经”的修行,让人发挥人性的力量和丰富的潜能,令人生充满自信和喜悦。因此,与人分享唱念“南无妙法莲华经”的修行正是日莲佛法修行者最重要的慈悲行为。
社会的变革只能始于人的内心转变。慈悲的生命是指对他人与自身的未知可能性的确信。当我们遇到失败或作出愚蠢判断时,很容易便会对自己和他人失去所有的信心,而这种对人失去信心的表现正是我们现代这混沌社会的特质。持续相信和努力发挥自身与他人生命中这与生俱来的善意与可能性,就是日莲佛法的中心思想。从这里会萌生一种坚定的乐观主义,相信所有人都能够通过行动来使世界变得更美好。
来源: 2010年7月号《SGI季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