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毒为药

""
(© Getty Images)

我们都希望得到快乐。无论我们会否意识到,但几乎我们做的所有事都是源自这种欲望。然而,不管我们有多努力和目标如何远大,我们的行动与处事态度最终可能会产生完全相反的效果。

这在冲突或误解,破坏性的爱情纠葛或赌博成瘾等极端的情况下最能察看得到。但人的一生中总会有高低起伏,即使没有上述的事情那么戏剧化,我们的想法和处事态度也会影响自己的性格和生活质素。

我们会以自己的习惯来应对生活中的各种事情,经常避免一些富挑战性或令人难受的事情。而当困难出现时,也会感到绝望或担忧。

认清自身生命的真实

从佛法的角度来看,我们生命中的负面倾向,如傲慢、贪婪和懦弱,这些都是苦恼的根源。这些负面的倾向使我们失去认清现实的能力,使我们屈于环境和条件,对自身的幸福作出让步,也使我们的行为倾向消极。归根结柢,所有这些倾向都源于我们不能相信自身以及他人生命的尊严和可能性。

当我们意识到自身的广阔生命时,就能够胸怀自信和包容精神来面对自己的处境。这能够使我们涌现出勇气、智慧和慈悲这些本有的潜能,让我们能够将情况转往一个更正面的结果。智慧让我们作出能够导至好转的反应和行为,而勇气能赋予我们能力,使我们坚持不懈地面对各种处境直到取得突破。慈悲使我们透过理解他人的痛苦,包括那些与自己持不同见解的人,来拓展和加强我们的行动目标。创价学会的会员称这种过程为“变毒为药”。

恶性的循环

使我们的苦恼加深和延续的恶性循环,在佛法上称为烦恼、业、苦“三道”。它们被称为“道”,是因为它们息息相关,一个引致下一个的发生。这里所说的“烦恼”不单纯是指渴望,而是所有因缺乏智慧而产生的欲望、冲动和迷惑,并因此而引致苦恼的发生。要脱离苦恼的欲望会引致我们采取行动。但当那行动是基于对生命与现实的根本迷惑时,我们可能会做出不明智的抉择,而使问题更加恶化。这就是烦恼、业、苦三道的恶性循环。

一些佛教宗派教导信徒们以消除欲望的方式来打破这种循环。但是,日莲认为这种消除欲望的修行不会带来结果,因为事实上有一些欲望会创造价值和支撑生命。

日莲教导说,《法华经》的信仰能将烦恼、业、苦三道转变为佛的三德,即法身(真理)、般若和解脱。

《法华经》的良药

日莲领悟到在各种佛经中,只有《法华经》教导所有人的生命中都具有佛性,包括那些被认为无法成佛的人。日莲引用于公元三世纪著名佛教经典所写的“《法华经》为‘变毒为药的大药师’”来印证此事。换句话说,《法华经》教导说我们每个人根本都具有佛的智慧、勇气,和其他特质。

当我们怀着自信地面对困难,相信自己拥有能跨越困难的能力时,就开始了“变毒为药”的过程。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怀着自信面对困难,相信自己拥有能跨越困难的能力时,就开始了“变毒为药”的过程。问题之所以成为问题,是因为我们怀疑自己克服问题的能力。但当我们面对挑战时,相信自身具有的佛性有着无限的可能性,就会转变自己的生命状态和改变对烦恼的态度。这就是日莲所教导的良性循环中的“法身”。从这确信涌现使我们能认清处境的智慧,涌现能面对困难和在困难中奋斗的勇气。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能够确实地转变自身的环境和感受日益增长的自由(解脱)。这种经验又会加深我们对自身内在佛性的确信。

池田大作说,“变毒为药”是指即便是大恶亦能转变为大善。一不会简单地变回零,一个人其实能够从看似毒药般的经验中获益。如日莲所言:“毒药变为甘露,胜于众味多矣!”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日莲佛法强调的唱诵“南无妙法莲华经(Nam-myoho-renge-kyo)”,就是确信我们内在佛性修行。这份确信能让我们化困难为机会,加深对自己的理解,加强勇气和慈悲,增强生命力和智慧,而最终体现到无限广阔的生命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