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幸福的指针
第九章 成就黄金般的人生总结(9-2)
9-2 挑战再挑战以成就晚年
本节透过佛法所说“不老不死”的深奥意义,讲述“年老”所具有的黄金价值。
“挑战年老”,就是与逃避新挑战的“懦弱”对抗。
“这样就够了”的妥协、无意培育年轻人的自私、对过去的执着。“衰老”就潜藏在这些心态中。
到最后依然奋战不懈的人最可敬、最年轻。此人拥有不老的生命,是人生的胜利者。
这让我想起文豪歌德完成毕生杰作《浮士德》第二部时,已年逾八旬。
我们创价之父牧口先生也是以“前进再前进!”、“挑战再挑战!”的历史来成就晚年。
牧口先生五十七岁时邂逅佛法,五十九岁创立创价教育学会。即使已经七十多岁,他仍然精神抖擞地搭乘火车,一路颠簸到遥远的九州进行个人指导与折伏。“我们青年!”这是牧口先生的口头禅。
约在去世前一个月,牧口先生于明信片中写着他在狱中“精读康德的哲学”。这种炽烈的求道心、挑战心,就是青春的泉源。
虽然说“不老不死”,但并非“不会变老”、“不会死去”的意思,而是指“境界”与“生命力”。
《法华经》云:“若人有病,得闻是经,病即消灭,不老不死。”(《法华经并开结》638页)
另外,圣训教示:“想到《法华经》的功力,我们即将达到不老不死的境界。”(御书文白并列本Ⅱ26页)
大圣人保证:只要信受妙法,就不会败给任何疾病,即使年老了,仍能以朝气蓬勃的生命力前进,构筑起三世永不崩溃的幸福境界。
这并非什么特别的事,时时刻刻满怀清新气息,快活、爽朗地活跃的“多宝会”(年长者集会),就是个中楷模。
从某方面来说,“年老”有着被嫌弃的宿命。因为老的下一步,
会让人联想到无法避免的“死亡”。
但是,人生的各个时期,都有其无法取代的固有价值。
那么,“年老”本来的意义为何?
老年并不是指沉醉于怀念青春年华的伤感时期,而应当像庄严且悠然地散发光辉的火红夕阳,是人生中最能体会生存的充实感、总结人生的时期。
这当中没有灰暗孤寂的“衰老”印象。
“在老人愉快坦荡的脸上,有着一种像曙光般难以言喻的神采。”这是文豪雨果的名言。
遗憾的是,在忽视“死”这个根本课题的现代社会,失去了这种“暮年”拥有的黄金价值。
诚如圣训:“先习临终,后习他事。”(御书1479页)不回避死亡,从正面审视死亡。这样必然能够为“老”找到正确的人生定位,发挥“年老”的真正价值。
从佛法永恒的生命观来看,“死亡”是迈向“新生”的出发。
《御书》指出,妙法是“照亮生死长夜的大灯”(御书文白并列本Ⅲ303页)。
受持妙法此永远之法的人,对死亡没有恐惧、不安,也不会动摇。能够以“生也欢喜、死也欢喜”的境界,自由自在地游乐于生命的旅程中。
佛法就是阐明将“生老病死”的苦恼人生,转变为“常乐我净”欢喜人生的根本途径。
摘自《生老病死》(日文,2006年11月出版)
《创造幸福与和平的智慧》一书汇集池田会长著作中的核心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