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幸福的指针
第三章 生命变革的实践(3-5)
3-5 御本尊是映照真实生命的镜子
本节讲述御本尊是映照生命的镜子,向御本尊唱念南无妙法莲华经能琢磨生命。
今天想以“镜子”来谈谈“信心”重要的应有姿态。“镜子”在佛法上常被拿来作为譬喻,具有许多意义。在此,就我们的信心简洁地说明。
《御书》云:“铜镜可显人之形,不显人心。法华经不只显人之形,亦显人之心。更不只显心,更能鉴及先业并未来,无纤毫之翳。”(御书1605页)
──铜镜等虽能照出人形,却不能照出人心。《法华经》不但可以照出人形(色法),更能照出人心(心法);不但能照出人心,就连前世的业因、未来的果报也能照得一清二楚。
镜子照出看得到的面貌或模样。佛法的镜子则是连看不见的生命也能映照出来。
镜子应用光线反射等原理,照出我们的身影,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御本尊是佛智慧的极致,能让我们根据“宇宙”与“生命”法则,凝视“自身”的实相而得以成佛。
就好比整理仪容时镜子不可或缺一样,凝视自己,凝视人生,享受更美好、幸福的生活,需要“映照生命”的镜子。
〈一生成佛抄〉有云:“譬如模糊不清的铜镜,经琢磨之后变得像玉石一样明亮。现在,一念无明的迷惑之心,是未经琢磨的铜镜;加以琢磨,一定会变成法性真如的明镜。”(御书文白并列本Ⅰ2页)
总之,任何人的生命原本都是光辉的明镜。
不同之处在于有没有琢磨。磨之者为佛,朦胧不清者是迷惘的凡夫。唱念妙法就是在琢磨生命,我们不仅亲身实践,还教导他人唱念妙法,努力让他人“生命的镜子”发亮。从这点来看,我们也可说是生命的磨镜师。
但是人往往努力修饰门面,却不琢磨生命。在意脸上的黑斑,却不在意心灵的黑斑。
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有一部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在此简单介绍故事的内容。
俊美的青年道林·格雷,由于外貌出众,拥有“辉耀的青春”的外号。有位画家为了永远留下他的美貌,为他作画。画得十分传神,画中的他年轻英俊。后来,却发生了不可思议的事。
道林受到朋友的影响逐渐误入纵欲、邪恶歧途,过着不道德的生活,但是他的外貌依旧英俊,容光焕发,几年下来还是一样年轻。然而画中的他,随着生活堕落,面容渐渐变得丑恶。
直到道林玩弄某位少女的感情,逼得少女寻短。此时,肖像画中的那张脸,开始露出邪恶、残酷的骇人表情。后来,随着他恶行不断,肖像也变得越来越可怕。
道林心生恐惧,害怕这张灵魂容貌会丑陋地永远流传下去,即使在他死后,仍会真实地诉说他曾做过的丑陋之事。但就算他现在开始去从善,画也不发生任何变化。
于是道林下定决心要毁掉这幅画!他认为只要画像不存在,就能挥别过去,他就自由了。他拿起刀子刺向那幅画。
当人们听到惨叫声赶来,只见到年轻俊美的道林画像,以及倒在画像前一个又老又丑的男子(道林),胸前插着一把刀。
也就是说,肖像是他“生命容颜”,“灵魂容颜”。一五一十地刻划了他所有行动的因果。
就算能为脸部上妆,也掩饰不了灵魂面貌。因果法理更是俨然存在。
佛法讲“阴德阳报”(看不见的善行,呈现为看得见的幸福果报),在佛法世界里所做的一切都不会徒劳无功。如果只做表面功夫是毫无意义的。
刻划善恶因果的“灵魂面貌”,在某种程度会流露于外表,成为一个人的“相”。英国也有句谚语:“脸是灵魂的镜子。”
就像照镜子整理仪容般,磨亮“灵魂容颜”,需要映照生命的明镜,这就是“观心”的“御本尊”。
〈观心本尊抄〉就“观心”说明:“当我们看着一面明镜时,才看得见自己具备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御书文白并列本Ⅰ395页)
同样地,“观心”是在自己的“心”(生命)看到“十界”,尤其“佛界”。因此大圣人为人类图显的是“观心”的“御本尊”。
日宽上人说:“正以本尊譬为明镜。”意指将御本尊比喻为明镜。
〈御义口传〉云:“妙法莲华经之五字,照现万像,不遗一法。”(御书756页)。就是说,妙法莲华经五字、亦即御本尊,映照出宇宙所有的影像,一丝一毫也不遗漏。
御本尊正是映照原原本本的宇宙全体的明镜中的明镜。拜此御本尊时,可观得自己生命本来的姿态(实相),涌现佛界。
我们信心的一念,会原原本本地映照在御本尊之中,反映在大宇宙。这就是一念三千的法理。
大圣人对佐渡门下阿佛法师说:“您或许会认为是在供养多宝如来的宝塔,其实并不是那样,这是在供养您自己本身。”(御书文白并列本Ⅰ332页)
信奉、庄严御本尊的信心,其实就是在妆点、庄严自己这座宝塔。信仰御本尊,宇宙一切佛菩萨立刻就会守护我们。诽谤的话,就会发生相反的作用。
所以“心”很重要。信心的一念很微妙。
例如,做勤行或参加广布活动,有时或许会觉得“唉,好烦喔!”这样心会原原本本像照镜子一样反映在大宇宙,说得明白点,诸天也会觉得“唉,好烦喔!”那么诸天善神就无法发挥真正力量。
相对地,凡事都以“又要累积福运了!”的心情高高兴兴地去做,诸天也会欢喜,积极发挥作用。既然都要行动,这么想比较有价值。
如果以“有点在浪费时间”的一念作佛道修行,这种怀疑、埋怨的心态会消灭功德。结果当然感受不到功德,反而加深了“果然还是白费功夫”这种莫名其妙的确信,形成恶性循环。
抱着“真的是这样吗?”的疑心来信仰,这种软弱的一念映照在宇宙的镜子,就不会出现明显的结果。怀抱坚强的确信,则福运无限大。
总之,要掌控自己微妙而俨然的信仰之“心”,将它从烦恼的束缚解放出来。如此一来,我们的人生、境界也会海阔天空,生活的一切必定洋溢着功德。
能否体会这一念的微妙之处,就是信心的要谛,也可说这里有一生成佛的关键。
俄罗斯有句谚语:“自己脸歪嘴斜,怎可怪罪镜子。”
照的明明是自己,却责怪镜子。同样地,人生的幸与不幸都是反映自身生命因果的结果,不是别人的错。信心的世界更是如此。
日本一则有名的“狂言”(日本古典艺能)内容是:在镜子还很珍贵的时代,某乡下村庄里有一位从京城回来的丈夫,带了镜子送给妻子,第一次照镜子的妻子,看见里面出现女人,大吵大闹:“这是谁呀?竟然带了京城的女人回来!”
虽然是个笑话,但在现实生活里,许多人看到自己生命(一念、因果)映照出的人生种种现象,感到愤怒、悲叹,甚至反问:“这是谁?我可不认识!”
因为不知道佛法这面“生命的镜子”,所以无法正视自己本来的样相。不了解自己的样相,当然也无法正确引导他人的人生,更无法看穿社会现象的本质。
摘自美国SGI妇人部研修会的指导(1990年2月27日,美国)
《创造幸福与和平的智慧》一书汇集池田会长著作中的核心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