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人间革命的实践 
第十八章 佛法是对话的宗教(18-5)

18-5 “忍难”与“慈悲”

  本节论述在引导人们走向幸福的佛法对话中,重要的是“忍难”与“慈悲”。

  大圣人曾提到自己身为法华经行者的境地,叙述如下:
  “所以,日莲在理解《法华经》的智慧方面,虽然连天台、传教的千万分之一都比不上,但是在忍受苦难和满怀慈悲方面无人能够相比,相信有心的人会心存敬畏之念吧。”(御书文白并列本Ⅰ,261页)
  意指:比起理解《法华经》的智慧,即使天台与传教较为优越,然而在“忍难”与“慈悲”方面,大圣人则远胜他们两人。
  要在末法时代弘通《法华经》,当然要有理解《法华经》的智慧,也就是说,有条有理地宣说教义乃为要事。在理论上阐明《法华经》的功绩上,大圣人谦虚表示自己比不上天台、传教,但并未因而否定理论的必要性。
  然而,比起理论更重要的是,须拥有“忍难”与“慈悲”之心,在恶世末法时代的现实社会弘法,彻底拯救最受苦的民众。
  “忍难”与“慈悲”互为表里,正因为深怀拯救民众的慈悲,所以忍难弘法的力量才能更胜一筹。
  所谓“忍难”绝不是指单方面挨打受难的被动状态。因为末法是“恶”强盛的时代,能除恶并自觉必须唤醒人们之使命者,不管是谁,都需要具备与难奋战不懈的觉悟。而此觉悟的根本就是,要拥有如严父般的慈悲,绝不让末法民众误入谤法之途。胸怀这种严格爱护之心,才能直通救度末法民众之道。
  慈悲是忍难的原动力;忍难则是深怀慈悲的证明。

  摘自《开目抄讲义》(日文,2006年6月出版)

《创造幸福与和平的智慧》一书汇集池田大作著作中的核心主题。